带领儿童读经与成人读经感言
2012-02-11 23:39:12   来源:37度医学网   作者:  评论:0 点击:

缘起经过

台湾地区的儿童读经活动从开始以至今天的蔚为风气,大约已有五年的时间,现在许多县市已有儿童读经协会的成立。台北市的华山讲堂是我所知,台湾最早推动儿童读经的单位,而台湾儿童读经风气最盛的县市竟然是离岛澎湖,之所以如此,我想必与其地民风之淳朴有关。

屏东地区之儿童读经风气肇始于民国八十四年年底,先是热心儿童读经的屏东市能净协会,邀请推动读经的灵魂人物—王财贵博士莅临屏东佛弟子协会做了一场儿童读经的演讲,生动地宣扬了读经的理念,并邀请里港尤永昱老师所带领的儿童读经班在现场示范表演,赢得在场人士的普遍共鸣,之后不久,能净协会又把王博士请到屏东九如国小演讲。就因为这两场演讲,带动屏东地区十几处成立了儿童读经班。笔者浸淫于中国优美文化三十多年,又被王博士悲天悯人之情怀大大地感动,因此于八十五年年初正式成立儿童读经班,当时的教材是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、《唐诗》、《老子》,读经人数有二十人左右,每星期上课一次,每次一小时。三年来,参加儿童读经的成员颇有流动,有些儿童因已升上国中,功课加重,就不再参加读经,有些儿童因得不到足够的父母鼓励与支持,不晓得读经将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莫大的助益,加上本身的惰性,所以中断了读经。有的退出,也有的新加入,至今参加儿童读经的人数常维持在十人左右。不久之前,我的教材在《唐诗》、《学庸论语》之外,加上了古代格言,现在古代格言已经读完,目前教读的是《昔时贤文》,紧接《昔时贤文》的将是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阴骘文》、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、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等等。相信这些教材以及每节次上课所讲的因果故事,对于那些参加读经儿童的人格成长,心智成长、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助益。

民国八十五年年底,笔者与邻居邱校长决定拆除旧居的平房,合建成三楼的新宅。设计之初,我发心在三楼设立成人读经养生教室。打算邀集屏东地区爱好儒、道、佛思想以及中医、气功的同修共同探索实践身心健康之道。因为我深深觉得儿童读经的持续,大人的认同与支持乃是关键的因素,如果做父母的人能够自己好好地努力读经,并深获其益,就不怕他们不会督促自家的子孙多多读经。

邱校长与笔者的新厦于八十六年年底落成,而成人读经养生班也于八十七年的三月十七日开始上课。报名的同修有四十多人,上课至今约有一年,有退出者,也有新加入者,目前每次上课约有二十人左右.足见保持长远心来读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。笔者带领成人读经,教导养生之道,教练各种气功,所凭借的不是滔滔的口才,而是一颗真诚感恩回馈的心,浓重的文化传承使命感。相信具足恒心毅力信心的同修们必已得到很大的效益,而获益最大的人却是我自己。由于上课无须赶进度,所以我能在自由选择的主题上作前所未有的发挥。近一年来,成人读经养生的教材,先从《大学》开始,接著是《中庸》。最近半年一直在讲《论语》,《论语》讲完,以后预备讲的是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阴骘文》、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易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黄庭经》、《吕祖全书》、大小乘佛经。中医方面,近半年来在讲中医药物学《本草备要》,以后预备讲《经络学》、《难经》、《黄帝内经》。

经是无价至宝 道乃世间最贵

这十二个字的偈语,是我于今年(88年)一月十一日,在脑海中忽然闪现的灵感,也是我带领儿童读经三年与成人读经一年的主要领悟与体会。试想,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,有千千万万算不清的书籍被写作出来,但很多书都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了,有多少能被称为经典的书籍呢?这些经典之作,永远不会绝版,永远为人类所珍惜、诵读,甚至被翻成世界各国的语言而广为流传。原因是什么?我想,无非是这些经典具有永恒的价值,因此它们可以超越时间、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。

‘经’之所以能成为无价至宝,是因为经典所记载的是‘道’—天道、地道、人道、万物之道。‘道’是世间最贵重的东西,所以孔子才说: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!’又说:‘君子忧道不忧贫’,‘君子谋道不谋食。’《中庸》也说:‘道者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’意思是说,有道就不会贫穷,有道就不怕没有食物吃,若离开了‘道’,生命的存在就会成问题。《老子道德经》花了很多篇幅在谈论‘道’,《庄子》也对‘道’作了很多发挥。佛经处处在讲修道。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回教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的传教士所传,所讲也无非是‘道’。可见‘道’是世界古今东西圣哲以及宗教家共同弘扬、共同崇尚、共同追求的东西,而见道、修道、成道、证道也变成有识者共同努力的大事业。

道有高低大小之分,最伟大而崇高的道,指的是宇宙间最高的理体,其次是朝向人类幸福快乐的伦常日用之道,至于世间的下棋、插花、泡茶、烹饪、园艺、工业制造等等,只是层次较低的小道,所以孔子说:‘虽小道亦有可观者,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’小道亦有其价值,不应太加以鄙视,但一天到晚玩弄它,不思求大道,未免浪费生命。

现代社会物欲横流,为政者最重视的是经济发展,各国领袖无不如此。大部分人沉溺于感官的物欲享受之中,其心态与古代经典不能相应。我国古代讲求修心养性的经典,自从民国元年教育部废止读经科以后就被大大的忽略了。所以现在的国人多数人不知读经,视古圣先贤的经典为落伍、迂腐。因为不读‘经’,所以也背离了‘道’。所以我常说现在的台湾社会是一个‘离经叛道’的社会,台湾因为推行民主自由政策,文化复兴又未落实,因此社会上出现数不清的悲剧,有许多青年男女在出卖色相,当牛郎、应召女郎,不知羞耻;许多父母虐待子女,甚至加以杀害,儿子杀父母、父亲强奸女儿、青少年集体轮暴、吸毒,夫妇、情侣反目互杀......此类新闻报导层出不穷;之外,又有数不清的自杀、杀人、偷窃、抢劫、绑架勒索、贪污舞弊的消息,乱人眼目,不胜指数;更有邪魔外道,打著救人济世的宗教旗号,妖言惑众,骗财骗色,断人慧命,以盲引盲。

面对如此的乱象,幸好社会上有各种正派的宗教纷纷展开布道教化的工作,使无数苦难众生获得心灵的归宿、救渡。许多有钱又有心的人士也组织成立了许多各色各样的文教基金会、慈善会,从事社会风气的改善与净化工作。各地的汽车站、火车站乃至邮局也充斥著许多劝人为善的善书,供人免费取阅。显然在此实行民主自由,副作用百出的混乱社会中,仍存在著许多股自发自救的力量,台湾之所以仍勉强可以安居乐业,可能原因在此吧!李登辉总统在两年前提出心灵改革的口号,可惜他并未能指引一条具体可行的明路供国人行走。其原因,依我看,在于李总统受到西方教育较多,中国的经典教育接受得太少。因此他自然不太明白,我国古代传统的三教经典,就是最好的解救心灵妙方。其实如果我们大家能好好研究发扬三教—儒、道、释经典的思想,再加上中医、气功的学术,要使所有的国人得到完整的身心健康,并不是非常困难之事。

人格之提升从心灵净化做起

今天的台湾之所以乱,社会治安之所以不好,关键在于台湾的教育失败。台湾的教育所强调的只是知识教育、技能教育,老师们与学生们所重视的只是智育成绩的分数,凭著考试的高分数,大家拚命争取升学率,以便为学校增光,学生们希望考上明星学校、明星科系,以便于毕业时谋取待遇高的职业,目的是得到丰衣美食华屋。家长和校长、教师只是一窝蜂紧紧盯住学科成绩的高低,把孩子的人格教育抛诸脑后,也不去注意孩子整体的身心健康,不关心孩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无误。

其实,人的一生,人格才是最重要,人格就是人的品质格调,人的品质包含一个人全部的心理状态,它包含知、情、意三者。知又包含知觉、知识、智慧;情又包含情感、情绪、情操;意又包含意念、意识、意愿。今天的教育特别注重知觉、知识,至于智慧也只注意启发小智小慧,并不注重培养为人处世的大智慧。今天的教育所特别缺乏的是情感的教育、情绪的教育、情操的教育,我们只让我们的孩子的意念放在读书、考试、升学上,我们的教育最高当局者不太懂得提升孩子的意识形态,不重视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,未能启发学生悲天悯人的宏愿。因此,我们的政府投资许多资源在教育上,而年轻人的品质却越来越低落,社会上为非作歹的人愈来愈多,不禁使人不寒而栗,毛骨耸然。

三教—儒教、道教、佛教是我国传统的三种教育,这三种教育的共同点在于它们三者都是人格教育,都是教人培养高尚的品格。儒家的经典教人怎样做君子、做孝子、做圣贤,道家的经典教人如何做真人、至人、大人、神人、圣人;佛教的经典教人如何做修行人、做罗汉、做菩萨,如何成佛。所以三教的经典都是讲求如何提升人的品质。而三教的经典讲人格的提升都是从心灵的净化开始,所以儒家讲正心诚意,道家讲致虚守静,佛家讲明心见性,无不是在心地上用功夫。

读经是解救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

西方物质文明发展至今,看似极尽辉煌神奇,夺人眼目,其实已经窘态毕露,百病丛生。台湾受到西方潮流的影响,道德意识日渐低落,变成所谓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。自救之道,惟有读诵、思维古圣先贤的经典。我常告诉学生,西方文明著重物质文明,东方文明著重精神文明,我国传统的三教经典正是东方精神文明的精华所在。今天社会的病根在于重视物质,轻视精神,救之矫之之道在于加强精神涵养,节制物质享受以求取平衡。精神涵养之法就存在于三教宝贵的经典中,不须舍近求远,不须另行研发,只要把古代留传下来的经典重新拿来诵读就可以了,不懂的地方,可以参考各种版本的注释,十分方便。

三教经典以儒家的四书—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为基础,无论儿童读经或成人读经都应该在此加强。成人读经重视理解,故读三教经典宜有先后,先读文义较浅的四书,再接著陆续读《易经》、老庄,以至于佛经。

儿童读经偏重记忆,因为儿童的擅长在于记忆,吾人当把握儿童记忆最强的黄金时代,快速把古代圣哲的大智慧结晶—经典的文句,输入儿童的脑海作为种子,以待日后自然萌芽、开花、结果。理解乃是儿童所难,大人们不宜强其所难,以免产生反效果。因此儿童读经不须分先后,也就是说,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三种教材可以同在一堂课中诵读,并鼓励儿童于课后利用时间加以背诵。

当我们好好研读四书时,我们就会发现,四书是儒家的基本经典,它告诉我们的乃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。它提出许多人生修养的基本德目,如孝悌、忠恕、仁义礼智信,鼓励人透过不断的学习,成为善人、士、成人、君子、贤人、圣人。在各种人格中,四书最常提到的是君子。我们发现,儒家并不要求人人成为圣人,连孔子也不敢自居为圣人。儒家只是鼓励人做一个君子。做君子并不太容易,但总比做圣人简单一些。目前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乱,就因为君子太少,小人太多。如果大家都希望成为君子,学习做君子,天下不就太平了吗?以儒家哲学来说,人生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感官的享受,而在于人格的修养。所以孔子说:‘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’‘君子坦荡荡。’又说:‘知者乐,仁者寿。’‘仁者不忧。’孟子说:‘仁者无敌。’又说:‘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一乐也。’孔子认为只要精神修养足够,即使没有丰盛的物质,也一样可以得到快乐。所以他说:‘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,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’并赞叹颜回说:‘贤哉回也,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,贤哉回也。’

现代人贪欲极重,贪不到就‘嗔’,根本原因就是‘痴’—看不开,这就是佛经所说‘贪嗔痴’三毒作崇。三毒重,心理烦恼就多。心理辅导、疏解最好的方法乃是读经,经典的文句简洁而有力,典雅而隽永,无论对儿童或对成人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化薰染作用。它是我们数千年来祖先的智慧遗产,意识遗传基因,只要我们将它从生命深处唤醒,它就会带领我们离开黑暗,走向光明,拨开迷雾见到青天。

读经的成效,非短期可见,必须持之以恒进行二、三年,方可在思想、言行上显出正面的转变,拿人类的肉体长成来说,也要经过十月怀胎,三年乳哺的过程。也可以说读经是一辈子的事情,人人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读经,年轻人与老年人就不怕有代沟,社会哪会有那么多的犯罪事件呢?

二十多年前,我读范锜先生写的《哲学概论》,他说哲学所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理想—真、善、美、圣。中国古代的经典之所以值得吾人不分老少男女永远诵读,就是因为它含有真、善、美、圣的永恒价值。

许多人一听到读经,就觉得古代经典是用文言文写的,不容易理解,因而害怕读经。但王财贵博士讲了一句话十分扣人心弦,他说:‘当我们勇敢地打开一本《易经》来读,全部的经传数万字,普通人大概可以读懂一、二十句,但我们要知道,仅这一、二十句,若能好好欣赏玩味,已够一生受用不尽了。’所以,读经不必怕不懂,只要有一个开头,持续一些时日,慢慢咀嚼,味道就会慢慢出来。况且不懂的地方,一般的经,找到一本注解来参考并不难。

强化‘因果’观念以落实经义的实践

无论是带领读经或是自行读经,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:每一本经都在劝人为善,但要想鼓舞激励行善去恶的动力,恐怕还要借助于阐释因果报应的文章与故事,如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、《曲园笔记》、《坐花志果》、《池上草堂笔记》、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等等。带领儿童读经初期,我尚不晓得讲故事的奥妙,后来为了引起儿童参加读经的兴趣,我在每次上课中间都会抽一些时间讲故事。我发现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听故事,他们听故事时那种眼睛瞪得大大,非常专注的神情,实在令我非常感动,而我自己为了要准备说故事,阅读资料时心灵上也受到许多感发。屏东地区,就有所知,就有三位朋友,因为阅读古代的因果故事,而在积极行善,明显证验了因果故事感动人心的功能。

古代因果故事,很多牵涉到鬼神,乃至于三世因果,乍读之余,初或以为荒诞不经,但读多了就会相信其真实性。这些故事对于大多数心中善恶念头参杂的人确能发挥遏止恶念,激励善行的功能。儒家四书虽然充满了伦常道德的训示,也处处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对比,意在劝人努力做君子,不要做小人,但未能列举事实证明善恶报应的昭彰不爽,因此对于社会上大多数希望做君子,却又难免于生起小人心念的人,不能产生足够诱导威吓的力量,因而常屈服于现实与欲望而牺牲自己的理想,非常可惜!目前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,纷纷倡印因果报应之古书,到处结缘赠送,但是真正能看得懂那些文言文的人,可能人数非常有限。我希望全台湾有心移风易俗的儿童读经教师宜多努力下些功夫,勤查辞典,弄明白这些善书的内容,然后将这些因果故事说给儿童听,相信必能多为社会培养一些善人君子。

品德为何最重要

笔者从小学开始,历经初中、高中,记得学校的师长常常提醒学生们: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习做人,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,只会读书,这个人的书也是白读的。但是现在我问我的儿童读经班的儿童,并问我那读国中的男孩,老师有没有告诉大家:做人比读书重要。结果他们告诉我,老师似未曾这么说。我想现在的老师不重视品德教育多半是事实。

所谓品德,无非是指一个人有没有仁爱心、同情心、感恩心、够不够理性,犯错了会不会忏悔并感觉惭愧,也是指自私心、嫉妒心、傲慢心会不会很重,懂不懂得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,友爱兄弟姊妹同学,帮助朋友,能否与配偶和睦相处,尊重别人,容忍异己。现在的父母、教师不重视品德教育,只重视学科成绩,那么试问,一个孩子一天到晚只顾读书争取好成绩,但是却非常傲慢自私,即使他在学校是资优生又有什么用呢?不久之前发生的自小是资优生的研究生,为了争夺男友(博士班学生),而把情敌杀死并毁容,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。

许多年前,一位留美读硕士的青年专程回台湾,在离台大校门不远处用汽油烧死他移情别恋的台大女友。大约二、三个月前有一个逆子将他睡梦中的父母共杀了一百多刀致死,然后开著他母亲买给他的一百多万元进口名车逃逸。这些都显示家庭与学校忽略品德教育的后果。

我常告诉我那读国中的儿子:什么都可以不懂,却不可不懂得修行—修正自己的品行。不要太在乎自己有没有好的学历,好的工作收入,应该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好的品德。试想,儿女在校功课好,毕业后找到待遇高的职业,但是他们只顾自己享受,却对父母忘恩负义,这种儿女有什么用呢?

如果我们希望子女长大能孝顺父母,在社会上不为非作歹,与同学、同事、邻居能和睦相处,能懂得改过自新,自我反省,心胸广大,有大智慧且悲天悯人的情怀,让孩子读经,读古书,应该是最好的选择。为了共同挽救社会冶安危机,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成年人,大家应该重新正视祖先留下来的三教经典,勇敢地把经本打开阅读,思考体会圣贤的智慧。

读经是最好的养生治病之法

现代人平均寿命高于古人,传染病获得控制,但多数人却受著各种慢性病的折磨。受用古代三教经典三十多年,并行医十多年,笔者发现读经是最好的养生治病之道,三教经典揭示人生之真谛在于提升自我的人格,修心养性乃是三教的共同法门。儒家《大学》讲正心,说:‘身(心)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,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,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,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。’《中庸》讲:‘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’其意皆在稳定我人的情绪,使之不致过度起伏,这和老庄讲的‘虚静知止’,道理是相通的。中医《黄帝内经》说:‘喜伤心,怒伤肝,忧伤脾,悲伤肺,恐伤肾。’指出情绪作用与五脏健康有密切的相关。《庄子》讲的‘无情’,也是要人为人处事不要太情绪化,并非主张为人要冷酷无情。佛经说的‘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。’是由道德上的止恶修善去培养稳定的情绪,再由稳定的情绪去开显智慧。所以我们将三教教理再参照中医的说法,就可以明白读经,包含读医经,对我们的养生治病有莫大的帮助。

再者,现代人之所以受困于各种慢性病,大部分的原因都是欲望太重—男女之欲太重、饮食之欲太重,而孟子说:‘养心莫善于寡欲。’老子教人‘常无知无欲。’佛教《八大人觉经》说:‘少欲知足,身心自在。’男女之欲放纵则精气耗竭,不得不用丰富之营养以兹补充,以致于营养过剩,使内脏及血管负担过重,焉得不百病丛生?现代人若能多读圣哲经典,淡泊欲求,必能舒解感官享受之情结而得轻安自在。正如中医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‘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是以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。......故合于道,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著,以其德全不危也。’〈素问上古天真论〉这明显指出,道德修养可以使人益寿延年。

三教经典皆有强烈的利他思想,所以儒家讲仁爱恻隐,道家讲救人救物,佛家讲慈悲普度,都认为利他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,也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快乐,所以《论语》孔子说:‘知者乐,仁者寿。’又说:‘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。’道教的《太上感应篇》说:‘所谓善人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福禄随之,众邪远之,神灵卫之,神仙可冀。’佛教的慈悲行善乃是为自己广结善缘增加福报,最终可得究竟解脱,圆证菩提。一个无忧无惧,人际关系良好,福禄有余的善人,怎么会不健康长寿呢!一个人之所以多病短命,心理因素至少占了一半。若心有千千结,看不开,心情郁闷,患得患失,纵有仙丹妙药,难免憔悴虚损。假使藉助读经,吸收圣贤智慧,使心胸开阔,‘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’(易经语),抛弃许多污浊卑劣鄙陋的想法,纵使吃的只是粗糙的饮食,也会变得健康快乐。所以我们说正确的思想能治病,不正确的思想能致病。

古代道家、仙家与医家本是一家,所以晋朝的葛洪,梁朝的陶宏景与唐朝的孙思邈,都是神仙家,也都是名医,葛洪著有《肘后方》,陶宏景著有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,孙思邈著有《千金方》。因此正确地说,所谓三教,其实包含了传统的中医。因此所谓读经—读三教经典,应该包含阅读医经。现代人若能多多阅读中医的经典,必能对养生治病有莫大的助益。中医的擅长在安养五脏,所以是治本。五脏健康才能得到根本的健康,若五脏衰弱而四肢发达,只不过是外强中干,不能支撑很久。吾人今日读经,不可不读中医药之经典—《本草备要》。《本草备要》会告诉我们吃哪些中药来补益五脏,以获致健康。若能于平常时多吃一些安养五脏的中药,则可以提升免疫力,减少疲劳感冒,增进工作效率,并使情绪平稳,身心柔软。

笔者深深确认中国文化实是一座价值无与伦比的宝库,但这座宝库如今已几乎被漫天盖地的西方文化所淹没,能细心享受这些美好文化的人在台湾社会上只是极少数。这大概就是佛教所说的‘末法现象’吧!在这末法时代,众生福慧浅薄,颠倒妄想,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,该宝贵的不知宝贵,不该宝贵的却拚命去追求,多数人弄得烦恼无尽,身心交瘁,各种慢性病—生理的,心理的,随著年龄的增加,病情越加沉重,找不到一条出路,非常可怜!据我行医临床十四年的经验,无论什么疑难杂症,心智上的,精神上的,神经上的,五脏六腑的,四肢百骸的,从上到下,从内到外,从前到后,一切疾病,皆可结合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专长,运用心性的修持、修养、修炼,配合正确的中药处方的服用,健康食品的摄取,以及气功的锻炼,予以消除,但这需要信心、恒心与毅力。

结语

读经运动是台湾社会自救活动的一环,值得民间普遍共同推展,也希望各级政府能大力支持,更期望有朝一日,能成为行政院教育部的重要政策,到那一天,台湾社会才是真正的得救。因此,我们在此虔诚祈求不久的将来,台湾能有一位推动读经的教育部长、行政院长,甚至能有一位重视读经的总统出现。目前,笔者的老师—旅居香港的国学、佛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正发动他的弟子们,编选教材,大力在大陆推行儿童读经,各地反应相当热烈,读经人数呈几何级数成长。而王财贵博士也已到大陆一些大城市去阐扬读经的理念好几趟。另外,还有一些台湾的热心人士,也默默在大陆为儿童读经而工作多年。

相信若有一天,两岸的最高领导人能共同回归中国文化,共同提倡学习中国固有的宝贵经典,配合西方物质文明的吸收,经过二、三十年的努力,二十一世纪不难成为中国人的世纪,而两岸的统一也终将水到渠成。(88年3月)

相关热词搜索:带领 儿童 读经

上一篇:美国 孩子零花钱全靠自己挣
下一篇:有压力反而更阳光

医学推广
热门购物